山西小吃美食价格联盟

狂奔中的腾讯云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流量变现原生广告腾讯的航道转向之快,令人侧目。 图片来自“123rf.com.cn”

距离马化腾表态ToB战略——也就是从扎根消费互联网的同时迈向产业互联网——宣言发出不到半年时间,它在昆明举办的全球数字生态大会就让瞄准企业级服务的各条业务线唱起了主角。


站在巨头的角度,这种转注意力的原因颇有清扫战场的意味,多年竞争尘埃落定,无论是BAT还是TMD,都占据了高低不等却足够牢固的山头,用户规模触达天花板的结果,就是重新构思第二条增长曲线。


对于腾讯这样一家唯一拥有十亿级MAU体量的公司而言,这种需求显得更加迫切。


曾有媒体对比腾讯和阿里在主营业务之外的优势,数据显示,阿里的云计算技高一筹,而腾讯的泛娱乐则一枝独秀。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结果,因为作为BAT的创始人,马云其实是最不懂技术的那一个,但是恰恰是他,坚持让阿里提前布局云市场,抢到了先发制人的机会。


但是同时,以一个常与影视名流混迹在一起的非典型企业家来说,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又没能做好与之距离最近的娱乐业务,反而是看似死理性派的腾讯,接连把文学、音乐板块拆分出来成功运作上市,风头十足。


当然,缺什么就要补什么,如果腾讯和阿里注定要在每一条赛道相遇,那么绝对的胜负在短期内就是不存在的。


比如已经坐上火箭的腾讯云,就投射出了巨头致力于拿下市场的惊人效率。


来自美国市场研究机构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一份报告显示,在2018年的最后一个季度里,腾讯云的亚太地区市场份额首次超过了Google,排在亚马逊、阿里巴巴和微软身后,位列第四。



而在中国的境内市场,腾讯云则是紧随阿里云坐稳了第二把交椅,其年收入增速达到104.7%,是第一梯队里最快的。


上云二字,成了腾讯转型的桥头堡。


IBM的创始人托马斯·沃森有过一句响当当的名言:全世界只需要五台计算机就够了。


这句话一度被视为谬论,因为它和日后开启的个人电脑浪潮是背道而驰的,比尔·盖茨偶尔也会拿沃森举例,论证计算机时代拥有不可低估的宏大规模。


但是其实托马森·沃森还有后半句话流传得不太广泛,就是全世界只有那五台计算器之后,所有的处理器都为它运算,所有的存储设备都归它支配,最终形成一个无所不能的巨大网络系统。


的确,如果把那五台计算器视为摆在用户家里书桌上的那种,那么沃森的预言当然是失之千里的,但是如果将它们视为可扩展的、永不断线的巨型电脑——甚至可以是不同架构、不同型号、不同语言的配置——那么沃森几乎等于精确且生动的预见到了云计算的未来。


当然,若是深究具体的细节,云计算倒不是走的超级计算机的路线,而是通过集群的方式,把无数台计算机虚拟成一台服务器,就像阿里在搞飞天计划、首次公开它实现了5000台计算器集群的时候,腾讯云也做了6000台左右的集群,后来双方都停不下来了,资源越累越多,很早的就开始向海外溢出。


从整个科技行业来看,云计算是企业IT化的最新热点,在帮助企业变得更具智慧同时也更有效率的过程里,提供技术设施和解决方案是一项浩大而持续的工程,它也完整的经历了一轮从备受质疑到坚信不疑的新技术应用周期。


以前企业问的是为什么要上云,现在企业问的是为什么不上云,驱动转变的最大因素,还是需要归功于互联网公司的身先士卒。


据说腾讯云所属的事业群CSIG是明确表示不会采用腾讯赖以为名的内部赛马机制的,因为企业级服务和消费级服务天然差异巨大,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你在游戏市场方面可以废弃十个产品成就一个产品,但在企业市场,只要有一个产品失败了,品牌信心的建立就会功亏一篑。


而且,云计算是一个先烧钱、后盈利的行业,它容不得过多的试错,所属环境亦非赛马场地,而是逐步升级的军备竞赛,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截止到目前为止,腾讯云已经在全球五大洲部署了53个可用的大型数据中心,分布广度几乎和遥遥领先的亚马逊一致。考虑到腾讯云的客户数量显然还无法和亚马逊相提并论,这也意味着它的冗余投入举重若轻,宁可先把机器和资源先砸下去了,再去寻求收割机会。


腾讯云销售动员大会曾有现场照片传出,在一张易拉宝上面,写着醒酒药自助的提醒:



显然,这种野蛮市井的路数,和大多数时刻的腾讯,是完全划不上等号的。当时就有同行心情复杂的评价腾讯,说狼性从来都不是喊出来的,狼真的来了时,整片草原都会如临大敌。


不过,对待竞争对手的严酷,并不影响腾讯迎向客户的体贴。和阿里不同的是,腾讯依然反复强调它的助手定位,绝不喧宾夺主乃至颠覆传统行业,坚持把自己摆在一个低调而勤恳的位置上,以求态度的平易近人。


这也吻合腾讯构建数字生态的风格,它始终寻求一个联邦式的合作伙伴关系,所以就像亚当·斯密所提倡的分工体系,在这里就被验证得极为成功:包括腾讯自己的游戏项目,以及它所投资的公司,都把产品跑在腾讯云上面,有了无忧的后勤保障,前面就能专注于各自擅长的业务,实现效率的最大化。


有了亲自示范的案例之后,腾讯云在向陌生领域渗透时便显得不失底气,一些大的传统客户——比如三一重工、中国人保这些——在上云的选择里,就都把订单给了腾讯云。


这是一个相当乐观的信号。


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首席分析师John Dinsdale认为中国的云计算市场会是一个例外,这不止是因为中国在政策制定方面的特殊性,还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增长每年超过70%,而云服务的渗透率还不足10%。


换句话说,在比赛刚刚开始的阶段,冲刺的必要性就已经体现出来,要用短跑的爆发性,赢得马拉松的最终胜利,这对包括腾讯云在内的所有云服务厂商来说,都是一个前所未见的考验。


好消息是,它们都有足够充分的时间。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