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小吃美食价格联盟

字画还是买的好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向身为书画家的朋友或熟人要张字画,是常有的事;送还是不送,也是实实在在困挠书画家的难题。

一般来说,大家理念逐渐现代,有偿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意识越来越强,比如到朋友开的饭店吃个饭,估计没有要求免单的想法,能够享受贵宾价就开心了;请当搬运工的熟人帮助搬家,估计也不会就一声谢谢而已,会付辛苦费,至于要不要收、收多少是朋友的事情……但为什么在字画上常会有希望免费赠送的想法呢?除了这是一种长期遗留的习惯外,原因还可能出在认识上:

比如觉得字画作为物品实在不起眼,装裱过的还好,没装裱的也就是一张轻飘飘皱巴巴的纸,不像一桌菜那么有分量、成本看得见。

比如觉得字画不是生活必须品,是可有可无好看看的东西。

比如觉得完成它不需要付出多少力气,也就是动几笔的事情,跟玩差不多,书画家闲着也是闲着。

比如觉得向谁要是看重他,对一般的人还不向他要。

比如觉得关系面子问题,获赠会很有面子,而通过购买得到没面子。

总的来说,就是还不认为有付费必要。 

其实,书画家送作品也不是没有,以前较多,但现在越来越少,主要是市场经济意识普及深入的作用。现在赠送作品的大致有几种情况:比如双方有不一般情谊或是其它特殊渊源关系的,典型的如傅抱石和郭沫若之间,据说傅平常极少送画,却前后送了郭很多张,像著名的《丽人行》、《平沙落雁》等就是,主要原因在于郭是他的知音,对他帮助很大,有知遇之恩;比如工作需要或是公益需要,有分寸的书画家一般不会拒绝;比如作者是有书画造诣的社会名流,他们往往没太把自己的作品当一回事;比如作者是一般爱好者,因投入还不多、水平还不高,送人反而有成就感,但等到了一定层次也会开始小气;再比如就是特别大方的书画家,但实在非常非常稀缺。所以有一定水平的书画家,无法满足一部分朋友的愿望也是正常的,主要原因大致有几:

比如投入甚大,也希望经济回报。这个投入并不是一张字画本身的成本,字画本身的纸张颜料尚不值一提,主要是达到这个水平的长期成本。一般来说,能让有点眼光的人看中的书画家,起码得有十年功力,或是几十年,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种功力的修炼,不是蜻蜓点水票友般玩一下就能成的,既需要大量的时间,“板凳一坐十年冷”,比如少了很多看电视、到农家乐玩等享受;也需要相当不菲的直接支出,比如大量的买书买用品、参加培训学习等,说节衣缩食有时也不为过,如此,才换来笔头那些功夫。所以说,书画家的本事,从表面看是才华和技术,实际上是大量精力与财力的付出。反过来说,要是把这么多的力气用在其它领域,凭这种做事的专注,估计也可以做得不错,这些失去的东西也是付出的“机会成本”。

比如没有那么多作品可送。对有质量和品牌意识的书画家来说,太差的送不出手,往往毁掉,而一张拿得出手的字画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精品更是难得。常人有时看到笔会或是电视上有人现场表演,可能七八分钟就成了,那只是表演性质,是最简单的一类,实际上不是这么一回事,况且这也不是随时都能做到的。如果说扫地,基本上分分钟都有成果,一分钟扫10平米,10分钟扫100平米,半天可以扫2000平米;而写字画画不是随时都有状态,可能有时几天都画不出,即使画了,也不是就能顺利而成,可能搞了半天,结果几笔不满意成了废品,又要从头来过。再说,书画家也不是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创作的,他必须有相当一部分时间用来读书等,所谓“功夫在画外字外”,否则品位高不了,即使白送也不一定有人要。所以,除了特别勤奋、效率和成品率特别高的书画家,一般人作品并不是太多,向他们要的朋友如果多几个,估计真吃不消。

比如无尝赠送不一定讨好。有的人刚得到赠送时很高兴,但后来觉得别人得到的更好看、更大张,或者是发现书画家还有更好的没有给,于是就不爽了;还有的人,看到获赠的只是一张纸,没有装裱起来给他,也可能会不高兴,认为小气。这种情况影响友谊不是没有,对此书画家只能是无语,还不如不送。再说,没花钱的东西往往珍惜度不够,有可能扔在那里破损或不知所踪,虽说东西送出就是别人的,怎么处置已经与作者无关,但真如此也不是滋味的,有点类似孩子送给别人抚养但听说受待不好一般。

比如对付费者不公平。有的人是通过购买得到的,除了挂在墙上装饰欣赏之外,或多或少也希望能保值甚至是增值,但如果书画家向外赠送多了,就会稀释这种价值。所以,往往水平越高或是市场意识越强的书画家,对赠送越是非常谨慎,这也是对买家的负责。 

总之,不送是本份,送了是情份。之所以提倡通过购买得到,主要原因大致有几:

于买家而言,可以得到喜欢满意的作品。获得赠送一般是被动的,没有选择权,而且书画家也不太会把难得的精品用于普通赠送,往往大部分要留着做展览或是它用,所以得到的不一定会喜欢,比如嫌“太小张”、“画面太简单”、“不是我想要的”等,往往成为“鸡肋”,还欠下人情。但如果是购买,那你就是顾客,是上帝,只要价格对上,就拥有比较大的选择权,对内容、形式和大小都可以选,容易得到喜欢的。现在大家逐渐向往简单做事的大氛围,比如“能用钱办到的最好不要用人情”,也有点这种意思。再说,从面子角度看,付费购买并不就是冷冰冰的商业关系而不存在友情。因为对于书画家来说,购买者是捧场的顾客,是嘉宾,一般会乐于提供更多的服务,产生更多的交流,其实很多人就是通过这种买卖形成了亦师亦友或者是加深朋友关系;至于有些书画家,给人一种谁买他们的是赚到之类的态度,那是令当别论的极少数。

于书画家而言,是获得应有的尊重。字画其实也是商品,凝结了相应的劳动和价值,只是在表现形式上不如其它实物类商品明显而已,也同样需要相应的尊重。一般来说,人们认为可以无偿获得的东西,基本上是觉得价值很小或是好玩玩的,对价值稍大的都不会如此,比如农村里有时会向邻居讨几根葱蒜,但不大会讨几个鸡蛋,更不会讨一只鸡一只鸭。经济学上的分工交换原理是被认为是普遍真理,绝大多数商品的转移都是按照这个原理进行,书画家的劳动也不应该被排除在这种合理交换的规律之外。而且,书画家大多就是一文人,在其它方面没有什么资源,在倾注多年心血的领域取得回报应是情理。

于国家社会而言,是真正发展文化事业的内生动力。从简单化的理论上说,书画家天天向外赠送作品最有利于文化的发展,但实际不是这样,因为真这样估计就没几个人会用心做这件事了。如当年的集体化大锅饭,从理论上说是能最合理地调配生产力资源,但结果很多人饿肚子,而分田到户后问题马上就解决了,这就是符合内在规律。前段时间,国家发布信息说要鼓励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适当兼职,目的就是激发他们更多的创造力,其实也是运用这个规律。现在提倡繁荣文化事业,如果说社会上形成付费取得书画作品的习惯,估计不用号召也不用政策,书画领域自然就繁荣得无以复加了;要是其它文化领域也能类似,那么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速度应会大大加快。

所以说,字画还是买的好,这不是大方与小气的问题。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