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小吃美食价格联盟

【桥香园:过了分家那座桥 还是一碗好米线】|奔流杂志 · 封面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江俊(右三)与他的团队在一起





江俊最近剪短了头发,看起来更精神了。


  为了回报20多年一直陪伴桥香园的一线“功臣”们,2015年5月25日,江俊真的为桥香园内部的10位老员工付了10套房子的首付。此时,距江勇俊案二审判决刚过去半年多。


  2014年12月,,认定桥香园为江俊、江勇共有。之后,江俊、江勇对于店面进行划分,各自经营10个店。这场诉讼结束了3年多的纠纷,也让桥香园,这个在云南闻名遐迩的家族企业一分为二。


  随着店铺经营管理权的分割,在外人看来,一切似乎尘埃落定——桥香园无非是另一个陷入魔咒的家族企业。但对于江俊而言,桥香园是他的使命,他的荣耀。他想用行动告诉人们,即便受困于“家族企业魔咒”,一切也并未落幕。





桥香园:

过了分家那座桥 还是一碗好米线


■采写/都市时报记者 段玲燕

■摄影/都市时报首席记者 张玉杰




▲云南人对过桥米线这种小吃有一种特殊的情结。而桥香园,多年来一直是云南过桥米线品牌的领头羊




煎 熬


兄弟间的内讧、企业的经营问题,以及因资金问题导致的催款压力,“三座大山”让江俊极尽煎熬。他白天四处奔波,晚上靠安眠药入睡。



  最开始,桥香园给老昆明人留下深刻印象,是因为“服务”。那还是上世纪90年代,昆明人想吃碗米线,交钱之后,就等着一碗米线从窗口甩出来,再自己把米线端到杯盘狼藉的桌上。


  但到桥香园吃米线,进店、排队、买票,然后服务员将米线端到你面前。店里干净卫生、装修精致有特色。桥香园开创了一个新的餐饮服务模式,并逐渐成为云南过桥米线的一张名片。


  除了不一样的服务和味道,桥香园的缔造者江俊及江勇(江俊的哥哥)还依靠创新取胜。90年代开始,中国连锁商业模式刚刚兴起,。


  到2010年左右,桥香园在全国已经有60多家连锁店,外界称其为“一碗米线缔造了一个王朝”。


  不过,随着企业发展,兄弟间矛盾也随之出现,魔咒降临。


  2011年8月,,要求承认其合伙人身份,旷日持久的桥香园案由此爆发。


  直到2014年11月12日,二审判决宣判,兄弟俩合伙经营桥香园,并各占50%的合伙份额。


  虽然江俊坚持“不能分”,但桥香园终究宣告“破裂”,开始状况频发。


  2014年12月23日至26日,有人先后强行进入桥香园金马店、南疆店、小西门店和大观店,拿走营业款,关闭监控,4个店被迫停止营业。虽然几天后几个店都恢复了营业,但负面影响已经形成。


  桥香园负责营业的职业经理人黄金白回忆,恢复营业后,曾经排队的店面顾客稀少,时常还有人询问“这是哥哥的店还是弟弟的店?”


  “作为餐饮店,顾客不是来此就餐,而是猎奇八卦,可悲。”黄金白说。


  最终,2015年1月8日,江俊、江勇签订协议,公司和商标归两人共有,但将金马碧鸡坊店、小西门店、昆明走廊店、金星店、东华店、南屏街店、大商汇店、东寺街店、白云店和南亚店等店铺,及部分公司、用公司资产开设的店铺和出租物管理权分给江勇,由江勇自负盈亏。


  “金马碧鸡坊位处昆明繁华中心地段,2000年,压上之前几年的100万积蓄,桥香园以‘以租代买’的形式拿下金马碧鸡坊700多平方米商铺,之后又在昆明另一商业中心小西门买下小西门店,桥香园由此正式在昆明扎根。”江俊表示,两个店是桥香园的根基所在。


  当时以1万多元一平方米的价格分两次付清金马碧鸡店1000多万的地价,部分资金靠银行贷款。也由此,桥香园开始出现负债,一直到二审宣判结束,桥香园还有负债。


  对此,云南财经大学金融学教授刘锡标表示:“拥有固定资产是企业跨越发展的一大标志,而用固定资产进行抵押向银行贷款进行再发展是大多数企业的必经之路。”2000年后,桥香园发展进入繁荣时期。


  二审判决后,多家银行开始催债,不再续贷,作为抵押的固定资产面临被拍卖。


  兄弟间的内讧,企业的经营问题,以及因资金问题导致的外界催款压力,“三座大山”让江俊极尽煎熬。


  今年3月17日,江俊“语重心长”地发了将近1000字的短信,试图就债务问题与江勇进行协商,可终究没有得到回应。


  “小西门和金马碧鸡两个根基店绝对不能垮。”面对银行不断地催款,江俊压上公司和自己所有资产,还借了小额贷款。终究,还是没抵住。截至8月20日,。小西门店、金马碧鸡店铺、万兴印象、蒙自同德广场等固定资产,都在官司之内。


  刘锡标教授明确,小额借贷可能是解决企业短期内资金链的有效途径,但一不小心也可能就此越滚越大,深陷债务泥塘,所以得慎重。同理,为了保住两个根基店进行小额借贷,可以暂时缓解银行的压力,但如果长久还是找不到资金注入,只会将其他固定资产(抵押)拖入债务泥塘。


  最终只能放弃,江俊对此痛惜不已。


  连锁店的数量已从鼎盛时期的60多家变成20多家,之前每月可能接到六七十个加盟咨询电话,现在却无人问津。这是让黄金白感到可惜的地方,他认为,要是没有这场官司,现在桥香园连锁店可能已经上百。


  这半年来,江俊白天四处奔波,晚上靠安眠药入睡。江俊儿子江炫融回忆,当时感觉父亲一下老了很多。但除了上述种种,更让江俊忧心的,是“100-1=0”。


  分家后,桥香园两边店铺内部设置不再一致,产品的分类和价位也不一致。江俊心里明白,对顾客而言,服务质量只有好坏之分,不存在比较等级。也就是说,桥香园连锁店任何一边的不好,都可能使品牌毁于一旦。




▲在桥香园,一位妈妈小心翼翼地为孩子烫过桥米线。对过桥米线的喜爱,将经过知名企业代代相传




企 稳


稳定员工队伍,开展集体活动,以实际利益回馈表现优异的员工……从江俊到普通员工,都在试着用行动表明“桥香园挺好的,我们都挺好”。



  “人们觉得桥香园落幕了。”


  桥香园青年路店二楼包厢内,江俊深吸了最后一口烟,将烟头按在烟灰缸中,又重新点上一根。包厢外顾客来来去去,沉默许久后,他自语反问道:“落幕了?”


  2014年年底,桥香园案刚判那几个月,是江俊有生以来最煎熬的日子。面对“分家”之实,他为了保证公司正常运营,疲于奔命。一向以“淡定”著称的他突然“毛躁”起来。


  江俊想过放弃。可最终让他决定坚持下去的,是员工的举动。据几位店长回忆,那是2015年1月,桥香园宣布“分家”事宜当天。中午12点多,会议已经结束,但很多员工并未离开会议室,有人偷偷抹泪。


  到了下午3点,这群人从会议室出来了,他们找到负责日常事务的桥香园总经理谢艺,一名职业经理人。


  “他们询问能不能留在这边?干什么职务都行。”谢艺说,员工们对江俊和几位职业经理人的信任,让她有些震惊,她将情况如实汇报给江俊。


  江俊的第一反应是欣慰,这些老员工真是重情重义,一起打天下,一起守江山。细想之后,他反思:如果自己放弃了桥香园几百号员工,他们背后的几百个家庭会面临什么?


  就这样,江俊打消了放弃的念头。他告诉员工:“分家不分心,以大局为重。”


  谢艺也明白,如果因为分店事宜造成桥香园店铺停止营业,后果将不堪设想。她执行了江俊的意图,告诉员工,分家但不分心,只有我们各司其职桥香园才能更好地发展下去。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江俊这边不停稳定人心时,那边桥香园店铺曾加薪“挖这边的人”。一线员工因此不理解,私下议论“不值当”。可据桥香园人力资源部统计,从2014年年底至今,没有员工因为纠纷或相关事宜离开,反而有不少新人加入。


  在人员上,分家没有带来任何混乱。


  但3年多的官司,以及此前小西门等4个店的停业,使得2015年年初,关于桥香园案仍是众说纷纭。有顾客仍纠结于之前张贴在店铺外面的“兄弟纷争”漫画。


  对此,江俊和4位职业经理人的看法出奇一致——流言是有根源的,但吵架有时候只会越描越黑。他们要用行动击破流言。


  所以,从2015年4月开始,在原有每月集体活动基础上,由谢艺负责,公司几个部门配合,应景地增加一些集体活动,包括摘杨梅、募捐献爱心、素质拓展……基本每月至少有3次集体活动。


  “我们想告诉外界,桥香园挺好的,我们都挺好。”谢艺说。此后,通过新闻、朋友圈等渠道,江俊收到了一些好的反馈。企业内部凝聚力也在不断提升。


  改变还在继续。今年5月,“桥香园百万购房计划”正式实行。公司拨款100万元,为10名表现优异员工提供购房首付。领导亲自带队看房,从交通、资金和员工的实际情况等方面综合考虑,最后,10位员工获得了蓝光天娇城80多平米的房子。


  江俊曾说:“不能我开着小轿车,我的员工却还骑着电动车;我住着别墅,我的员工却还在租房。”


  青年路店店长刘红梅是10名员工中的一个。她18岁从楚雄老家来昆打工,14年来一直在桥香园工作。在这儿度过最美好的青春时期,她觉得值,也幸运。作为一线员工,她很清楚,现在的桥香园是在艰难前行,但老板江俊“有人情味”。




▲在江俊看来,员工是桥香园的宝贵财富




坚 持


一是坚持职业经理人制度,二是坚持传统,提高餐饮品质。江俊抓住这两点,努力把桥香园带出企业面临的困境。



  就在江俊和他的职业经理人为桥香园忙得焦头烂额时,外界早已开始关注这个如商学院教科书般的案例。


  云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首席教授伏润民指出,家族企业开始时责权不明晰,导致其畸形发展,到后期具体体现为面临家族内部纷争,其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在矛盾不突出或发生纷争后及时引进现代企业制度。一旦引进现代企业制度,将产权股份化,经营权脱离产权所有人,其实就可矫正家族企业的先天不足,避免家族纷争的阵痛。


  实际上,江俊的确这么做了。但矫正的速度并未快过家族企业魔咒降临的速度。


  2004年,在家族内部纷争还不突出时,江俊已开始在桥香园引进职业经理人,对企业进行管理,桥香园也因此获得了迅猛发展。


  但由于产权划分始终不明晰,纠纷还是来了。那时起,江俊就一再反思,也对引入现代企业制度更加坚定。桥香园最艰难的时期,他仍坚持引进职业经理人,将回归自己名下的店铺和不动产管理权全权交由他们管理。


  目前,桥香园有4位职业经理人,其中1人专职总经理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其余3位则分管研发、营运等重要部门。


  这暗合了伏润民的想法:经营权和产权集中在一个人身上,个人的一个小失误可能就断送企业发展。所以两者分开,可以去家族化,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但这关键在于家族成员肯不肯放权?多大限度放权?


  对此,谢艺颇有感触。她2011年进入桥香园至今,从开新店、办活动、到打官司时公司的日常经营,再到最近的百万购房计划,从来都是小事基本不用上报,大事达成共识后即可放手去做。


  “第一次见江董时,他跟我说,有困难你找我,其他事情你做主,现在看,不是说说而已的。”谢艺说,江俊放权的尺度一度让她很吃惊。


  黄白金,湖南人,做职业经理人十余年。他也说,自己第一次遇到这么“大方”的老板。作为营运部负责人,他还对于江俊时不时“潜伏”进店的做法印象深刻。


  闲暇时,江俊经常悄悄地去店里吃米线。把发现的问题在会上提出来,然后解决。2013年6月的一天,他到桥香园翠湖店吃米线,被买票队伍硬生生堵在门口。回去后,他与营运和研发等部门开会讨论,最终把该店收银台的位置改到卖小吃的地方。


  江俊放权,但不“大撒把”,这给桥香园带来了新变化。


  二审判决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谢艺、黄金白和其余两位职业经理人全权管理公司。针对桥香园目前的情况,职业经理人和江俊看法也是一致的——坚持传统、提高品质,此举意在夯实基础。


  为此,从3月份开始,他们开始进行严格的QSC管理。


  Q,即品质,所有门店的食材每天都要进行量化记录,然后定期“看板”。比如一般过桥米线标准为300克汤,那么每天总量除以数量得出的数字要尽可能地接近300克。不多不少是最基本的保证。过桥米线最大的特点在于无火烹饪,这对烤碗和汤的温度都有严格的要求,对此,也不能马虎。符合出餐标准才可以给客人上。所有的步骤每天都会以数字记录,店里定期查看其与标准值之间的差距,是为“看板”。


  S,是服务,每一位进店进餐的客人都要有被服务的感觉。那么,迎送声一定要保证其听得到。而且针对每一位客人要服务到位。


  C,是卫生、干净,这毋庸置疑。对此,店里每天加大了定时检查的频率。


  这些工作,其实之前就在进行,但针对目前的情况,公司对其进行了更严格的细化、量化管理。现在每巡查一次,光一个店就有上百张表要进行填写核实。


  针对目前昆明的餐饮市场情况,伏润民分析,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重获发展。一是扩大市场占有率。目前米线市场的总量呈现为稳态,这种情况下,只能靠服务来争取顾客,提高市场占有率。从产品品种品质和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提高。其二,开拓新市场。在原有的框架下创新或寻找尚未被触及的点进行开拓,比如能不能增加各色云南小吃。


  桥香园采用的,就是第一种。


  “近几个月店铺发展良好,照此下去,我们对桥香园的再发展是有信心的。”谢艺表示,不出意外的话,未来的发展都在计划之内。


  江俊表示,桥香园再难,也要坚持下去,“不能辜负党委、政府有关领导对桥香园的关心和爱护。在桥香园最困难的时候,是他们亮起了一盏明灯,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这张云南的餐饮名片绝不能消失。”




▲桥香园食客盈门,众人喜爱的依然是过桥米线




革 新


从引入众筹融资模式,到建立新餐饮品牌,江俊敢于尝试一些新的东西。他把一家门店交给自己的儿子,以“雲故香”品牌去创造新的商业天地。



  稳定人心、夯实基础,是江俊分家后的两步棋。同时,他还有意外收获。


  儿子江炫融今年23岁,对于创立27年的桥香园,江炫融见证了这一品牌从成长到辉煌。


  在江炫融的印象中,2000年左右,桥香园发展可谓如日中天。他和姐姐每次去店里吃东西,都要抽下午三四点左右的非高峰时段。但那也常常没位置,得躲到办公室去吃。


  据翠湖店老员工回忆,那时候,桥香园好多店几乎整天都排队,店里满满当当都是人。


  而今,虽然各个店铺的生意也还不错,但已不复当年的盛景。江炫融对此很痛心,3年来,眼看父亲为桥香园的事神伤,心疼的同时,他也有自己的思考。


  江炫融说:“重情,这本是优点,但从企业发展来讲,却成了父亲最大的缺点。”在他看来,当家族内部问题和企业发展纠葛在一块时,任凭谁都很难厘清。但江俊对云南过桥米线传统工艺的坚持,让江炫融很欣赏。


  27年,过桥米线不知不觉已经深深嵌进江俊的生命。当问及米线对他的意义所在时,他有些踟蹰;但只要提及过桥米线,他的语速就会加快,神情兴奋。


  江俊时常跟江炫融说,现在回到蒙自,基本都很难找到传统进行摆盘的过桥米线了。为了更加快捷,90%以上的店铺都是一次性把摆盘的料装进碗里,那就失去过桥米线基本的体验和味道。其实,这也是之前江俊一直坚持“不分家”的原因之一。


  “分了,桥香园发展艰难,这种传统的工艺就有可能流失。”卖了20多年的米线,江俊一直视传统工艺的传承为自己的责任。


  这些,江炫融都明白。


  今年6月毕业后,在和朋友的闲聊中,江炫融得知众筹融资创业的理念。既可以筹集到资金,还可以建立现代化公司创立新品牌。这吸引了江炫融,他萌发了以此来创建新品牌的想法。


  江俊觉得儿子长大了。在他眼里,儿子以前总沉溺于自己的小世界。但从2013年开始,他会隔三差五打电话问老爸好,嘘寒问暖。最重要的是,这个年轻人有了自己的想法。


  江俊感叹,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对于儿子众筹创业的想法,其实他很看好。但怕儿子只是一时兴起,他并没有立即给出建议。


  但江炫融还在做这个事情,并找到了合伙人。他们提出,众筹范围并没有限制,只要认同新品牌,愿意把钱投进去即可入股,最后参与分红。要建立新品牌,成立新公司,产品定位还是米线,但全部要重新起家。


  桥香园的一些老员工听说这事,希望入股,再加上江炫融的几位小伙伴,众筹的23个名额一天之内就满员,总计筹集260万元。这远远超出了原本的预想。


  在外界看来,众筹创业,门槛低,一般有新颖的想法和独立创新,创业基金筹集不成问题。但云南财经大学金融学教授刘锡标也提醒,企业建立之后,后期发展亦需严格遵循公司相关规章办事。


  此次创业,江炫融请来了专业团队,从公司的名称、品牌名字到公司制度等,都制定得非常专业。江俊也支持,他答应把租约即将到期的青年路店给儿子,让他以此作为实体投资去创业。


  这就是“雲故香”,新品牌的名称。


  江炫融团队给新品牌的定位是,介于快餐与概念餐厅之间的跨界型新概念快餐,传承滇味,注重民族本土特色,在装修、服务上都将区别于目前昆明的米线实体店。产品上以米线为主打,同时辅以米饭,云南本土菌类炒饭。


  江俊帮忙分析,未来,这个餐厅扫地的阿姨都可能是店的主人。一方面“众人拾柴火焰高”,另一方面,规范化的公司管理可以为参与人创收。而且,从管理上讲,更多人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更利于整个公司的效益,也将风险分散了。


  “我的想法只是一种建议,具体的你得去和你合伙人商量去。”遇到儿子询问时,江俊总这样“打发”儿子,他本人并不参与儿子的公司。


  现在,“雲故香”新品牌有3个合伙执行人,江炫融是其中之一。按计划,10月1日,青年路店将作为“雲故香”的第一家店,正式开业。





奔流杂志


不一样的奔流


我们有着猫一般敏锐的洞察力

拥有专属于这座城市的灵敏嗅觉

专注捕捉这座城市中

被忽略或遗忘的辽阔与细节



微信:benliuzazhi

新浪微博:@奔流杂志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