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小吃美食价格联盟

  • - -
楼主

作品名:《爱·回家》

曾用名:《外面的世界》

茶品:姜盐豆子茶

茶席设计:易蓉,刘佳

我们这一代的孩子,在长辈的屋檐下长大并不在少数。成家立业,那个年月的父母大多为生活所奔波,我们还小的时候,他们也像在学着长大的“孩子”。因此,说起童年的记忆,比父母参与更多的是祖母辈。那样的年岁,并不孤单,甚至多了些热闹。

能够记得起的童年画面,更多的是在外婆家,哥哥姐姐舅舅,街坊邻居,小小的院子到底能藏多少人?虽然不在乡间,那时的城里,邻里家常,嬉笑怒骂却也是听的清清楚楚;虽然不是老屋,阁楼上吱吱呀呀的木板声,外婆家的米缸,翻来倒去,是进门的第一件事。

床边的案几上,排排摆着的瓷器罐罐,是小孩的零食重地,“喜”字罐里装着的盐姜不是最爱,却是最常吃的零嘴。物资不充裕的年月里,过日子越是认真,因为惜物,因为对积攒的渴望,所以不遗余力。春季的香椿叶,除了摊上张鸡蛋煎饼,采集多余的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晾晒干,留作它用;秋季的嫩姜,不只是厨房的佐料,更是南方人常见的磨牙之物;而就算是煮熟的黄豆,也会晒干积攒起来,因为积攒,才会有余。

孩子们期待春节,因为有漂亮的新衣,因为绚烂的烟花燃点的美丽夜空;大人们期待新年,大概只有这样的日子里,餐桌上才能呈现“富裕而有余”的景象。“年年有余”是那时中国人的美好愿望,而积攒是祖辈们心里的安全感。

正月里的走亲访友,比日常多了些仪式感,有客进门,外婆便会转身从她那些瓷罐罐里捣鼓些东西,冲上热水,递给客人,暖手窝心。粉红花边的瓷器小杯,配有专用的小铜勺,杯子里的茶不算上乘,却带着生活的质朴之气。除了水的特别滋味,杯中的美食也添风味,黄豆的嚼劲/盐姜的辛辣,即使是晒干的香椿叶子也椿香依旧,嘴里会留下香甜。这家乡人口中所说的“茶叶开水”,说来不是茶,并不是只有外婆家有,亲戚邻里家也有,或甜或咸,微有不同,是乡风民俗里的待客记忆,也是对“茶”的初印象。

学茶以后,书上出现“姜盐豆子茶”这样的字眼,才知道这样的豆子茶是十分古老的食茶,不只在宜春,在广大的南方水乡,都能寻见它的影子。时至今日,虽然只能算半原始的食茶,但在我的家乡,每当它出现,总是带着些正襟危坐的仪式感。除了迎客,婚礼的喜宴上,更是少不了这样的茶水敬客。酒席间,新郎新娘会一一的向家中各位长辈敬上这样的茶水,而长辈们也借这茶水的机会,给新人们“开水钱”以示吉利。不是厚礼,却是家里人不同旁人的额外祝福。

待客的点心,一定是用漆器小盘装着,才能上桌;发丝梳得一丝不苟,用黑色的钢丝发卡别在耳后;米黄黑色小圆点的衬衣,衣领正了又正,这天一定是要去参加酒席的。。。没有艳丽夺目,干干净净出门也是得体,与财富形成反差的是外婆生活里讲究。

独当一面是从成家开始,因为有了想要庇护的人,很多从前不会的,她们开始学着做,时间都耗费在生活里。或许挣钱不是她们最擅长的,不花钱就是赚,习惯担起生活里的重担,却对后辈说:专心学习,专心工作。慢慢地,生活里她们会的很多,我们会的却很少。或许每一代的父母都希望孩子以后不要像自己,因为他们深知生活里的不易,却总是把美好愿望给了下一代。

小时候,目所能及的天空,大概就只是那么一小片。想去更大的城市,想认识更多的人,总觉得世界很大,都想去看看。。。怀着不同的憧憬,各自长大,去陌生的城市,见不同的人,生活似乎充满新鲜,却又充满不安。

年末,归家,是中国人灵魂里的归属感。呆在老人身边,看她们准备年货,看她们把之前准备好的椿叶、姜,豆子放在一起,捣碎/搅拌均匀,放入瓷罐中储存起来。那样的生活场景,只是看,却足以让人心安,最接地气的生活感却最是能撼动心灵。

一杯热茶,迎你入门,还是熟悉的开水味,而人生想要的幸福该是:去的到的远方,回的了的故乡;在生活里找归属,在茶里找心安。


摄影:笨笨

造型:张芃

地点:洪塘老街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