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小吃美食价格联盟

高中生物怎么学?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六大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的科学。

高中生物,是高中理科学科之一,高考分值最少,同学们做高考理综试卷都喜欢从生物部分做起,因为它最简单。

现今交叉领域众多,研究前沿最广泛的生物学,在高中教材里加起来也只不到800页,这好比是把一个巨人的灵魂塞进了一个侏儒的身躯,形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这种矛盾反映在高考里,就是“选拔类考试的难度梯度需求”与“高中生物强行降低题量和难度”之间南辕北辙式的冲突。简单地说,就是高考录取制度要求试卷命题难度适中,同学们的生物成绩均匀分布,但因为高中阶段所学生物知识过于浅显,命题难度两极分化严重,稍微考难一点同学们的成绩集体偏低,稍微考简单了大家又集体拿高分,不符合高考命题难度要求。最直接的证明,就是以前考查分量很重的遗传计算题,由于难度难以控制,逐步淡出命题者视野。难的不敢考,简单的考了不起作用,逼迫命题者转而发展为如今考查基础知识迁移运用的模式。

这一改变,就像对高中生物做了变性手术,成了“理科中的文科”,不再强调利用缜密的理科逻辑思维去推理计算验证,更依赖对知识的记忆。选择题也好,非选择题也罢,完全演变成了“01的游戏”——一道试题,审题之后,记得应该答什么就能得分,不记得就没分,完全不存在“推断分”和“过程分”。所以,我曾经跟同学们开玩笑说,任何一个高中生,熟背生物课本之后,马上就可以去参加生物高考,而且肯定能及格,但也肯定无法得到高分——死记硬背的知识,及格有余,不懂变通,不会运用。

鉴于这种情况,同学们学习高中生物应更有针对性和技巧性。

高中必修生物教材的章节顺序,是按照生物结构、组成、发生和发展,以及与环境的关系,由微观到宏观,逐步推进。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首先应该有意识地利用教材特点,构建“套娃式”知识体系层层递进——元素→物质→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这就像是用一根绳子串起了整个高中生物主干知识点,从任一知识节点都可以向其余知识节点辐射。

然后,用三句话构建高中生物核心价值观:

1.“物质形成结构,结构决定功能”。在上述主干知识节点中,几乎都存在“物质—结构—功能”三位一体相互作用的关系。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俗话说“好马配好鞍”,牛皮硝制之后具有可塑形、耐磨损的特性,因此以牛皮包着木框做成的鞍型座位,形状适合骑者臀部,放置于马背上,使骑士在马匹飞驰的时候不致摔落。这就是典型的“物质形成结构,结构决定功能”,带着这样的思想尝试解构、理解高中生物中各种物质、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能够将知识点立体化,并在各知识点间建立类比联系。

2.“多的越少,少的越多”。万物求平衡,世事无极致,生物中也是这样。血糖高了,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同时抑制肝糖元分解成葡萄糖;血糖低了,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糖元分解进入血液,促进脂肪酸和氨基酸等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最终使血糖含量升高。同样,水调节、盐平衡、种内竞争、种群竞争、激素两重性、生态系统稳定性等都存在类似变化。了解掌握这种反馈调节机制,就容易理解各种生物变化背后的真实原因。

3.“我为生物,生物为我”。你可以骂人不是东西,但绝对不能骂人不是生物。生活在由万千生物组成的世界里,学习高中生物让我们站在生物学这个世界的小小入口,能主动利用生物知识为自己服务,才算真正入门。平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应主动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多想想这个知识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学习水盐平衡,就应该明白日常饮水的重要性;学习生态稳定性,就应该知道环保应从身边做起。这种主动扩张式学习的方式,是将课本知识活学活用的第一步。

构建高中生物知识体系网络,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上述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提高高中生物学习效率的方法,但归根结底,只能帮助同学们加速完成从“信息—知识”的跨越,却不能代替熟读和背诵。生物试题的命题内容或命题背景都是出自课本原文,记得就是记得,知道就是知道,懂的自然懂,不懂的就只能抓阄了。因此,才会反复强调回归课本——该熟读的要熟读,该背诵的要背诵,只有这样才能进入后续知识体系网络构建和知识运用的环节。当只有笨办法能解决问题的时候,它就是好办法,正所谓“大巧不工,重剑无锋”。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高中生学习》立场和观点。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