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小吃美食价格联盟

信用卡跨境支付风生水起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随着移动互联网与信用卡的结合,人们通过移动终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境内境外、线上线下交易成为可能,消费时间碎片化、空间全球化的趋势愈加明显,信用卡跨境支付业务也蓬勃兴起。

银行信用卡支付业务继续高速增长的同时,新的分羹者也不断涌现,伴随着今年“双11”交易纪录再创新高,支付宝和京东“白条”的赊购产品也创下透支额新高,直接分流信用卡的支付蛋糕。

更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信用卡产业逐步进入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新阶段,近年来,信用卡欺诈风险类型多样化、数量扩大化、手段专业化等一系列变化,也加大了商业银行应对信用卡支付的风险防控压力。

  信用卡跨境支付风生水起

随着全球贸易一体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的迅速推进以及境外游的迅猛增长,收益水平高、竞争尚不充分的信用卡跨境支付开始风生水起,正成为商业银行竞逐的新“蓝海”,也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新的增长点。

实际上,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企业和个人“走出去”步伐加快,为信用卡跨境支付业务发展提供了政策红利。而全球贸易一体化与消费升级驱动,又为跨境支付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

与此同时,我国居民消费快速向时尚、娱乐、旅游、教育、社交等更高层级转变,跨境消费已成为国人消费升级的重要转向。《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5》预计,2015年境外消费额将达到1550亿美元。在持续升温的海外购物带动下,信用卡跨境支付交易规模快速攀升。2012年至2014年我国境内信用卡跨境交易额年均增幅超过20%,业内专家预计2015年信用卡跨境交易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

在此背景下,各商业银行也开始调整信用卡业务策略,将重心转向跨境业务,并积极尝试通过信用卡刷卡优惠活动反向促进持卡人跨境购物。据了解,中国银行自2013年开始为出境消费人群打造了“精彩系列”主题营销活动,推出了“精彩日韩”、“精彩欧美加”等活动,有效促进了信用卡跨境消费额增长。而招商银行联合VISA发布全币种国际信用卡,持卡人在世界各地消费和取现,均可享受人民币自动购汇入账的特权,并免收货币兑换手续费。工银环球旅行信用卡集全球十大航空公司、十大酒店集团、十国高端购物、十大奢侈品品牌、十大留学培训、十大旅行机构的特色权益和40国退税便利、70国紧急救援、150国尊享租车、600家机场贵宾室服务于一体,同时还具备消费返还现金功能,为持卡人提供“衣、食、住、行、游、购、学”全方位商旅服务。

  第三方机构加速切分支付“蛋糕”

11月11日,在全民开启“买买买”购物狂欢模式的同时,第三方支付机构正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加速分羹信用卡的支付蛋糕。

从国内来看,据了解,仅“双11”期间,蚂蚁“花呗”联合天猫推出近100万款免息分期商品,支持3、6、9期三档免息分期,总投入1000万元。而京东“白条”更是宣布投入4亿元,且支持24期免息分期。数据显示,“双11”开始半小时,“花呗”的交易额就达45亿元; “白条”在“双11”开始35分钟实现交易额1亿元,超过去年“双11”全天的交易额。

第三方支付的加入,使跨境支付市场参与主体日渐多元化。自2013年3月,外汇管理局印发了《关于开展支付机构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业务试点的通知》,允许北京、上海、浙江、重庆、深圳5个试点地区支付机构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业务,并批复首批17家支付机构开展业务,到2015年1月外汇管理局印发《支付机构跨境外汇支付业务试点指导意见》,业务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全国,并将单笔交易金额上限由1万美元提高至5万美元。第三方支付机构在货物贸易、留学教育、航空机票和酒店住宿等领域开展跨境支付全面放开。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末,试点机构共办理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收支17.2亿美元,结售汇18.3亿美元。

随着我国跨境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单纯的支付结算功能已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对实时货币转换清算、汇率风险规避、境外消费贷款、转运代理、退税清算,甚至出境签证、酒店预订、物流跟踪等平台化和增值化服务需求强烈,信用卡跨境支付业务需求不断向“深水区”挺进。

客户需求的不断深化对商业银行跨境支付业务的平台化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借助信用卡的多触角,打通境内外两个市场,开展深度跨界融合,打造安全、便捷的支付增值服务圈,也逐步成为商业银行信用卡跨境支付业务的标配。

  信用卡支付安全仍需重点关注

“近年来,信用卡欺诈风险由境外向境内传导转为境内外互相传导,由受理终端侧录信息转向利用黑客技术攻击数据库批量窃取信息,加之境内外交易支付手段创新的不断出现,信用卡支付风险越来越呈现出高科技化、全球化、专业化、多元化等新的欺诈特征。”据工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信用卡欺诈风险损失逐年上升,对欺诈风险防控技术和手段提出了越来越大的挑战和越来越高的要求。

此外,现在信用卡支付欺诈风险已由境外向境内转移、由沿海向内地转移的单向输入型风险,发展为以境内窃取信息并贩卖至境外制作伪卡盗刷为特点的内窃外用和以境外窃取信息制作伪卡并拿到境内盗刷使用为特点的外窃内用之间的渗透传导。

“境内利用互联网快捷支付方式,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商户盗用,已成为境内欺诈风险防范的又一重点领域。”工行相关负责人表示。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大力拓展收单市场的同时,并未同步建立完善配套的风险防范控制机制,普遍存在“重规模、轻风控”等问题,陆续出现了预授权欺诈、大规模信息泄露等风险事件,给欺诈风险防控工作带来了较大挑战。

据相关技术人员介绍,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实施信用卡欺诈时,一般通过虚假网站网页、虚假客服电话、手机植入病毒等方式骗取或盗取持卡人信用卡相关信息,再通过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短信银行等渠道对持卡人在银行预留的手机号码进行修改或新增后,利用互联网快捷支付类交易对持卡人信用卡进行盗刷。

来源:搜狐理财

百合贷标的推荐: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