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早期的器型特征—方鼎巨大,容器部分作正方深斗形,与殷墟时期长方槽形的方鼎完全不同。
上图为商早期的青铜方鼎,现陈列于郑州市博物馆。它的器型为典型的商早期特征,即容器部分作正方深斗形,关键是个“深”字,它把商早期的器型特征表明的十分清楚,后世再也没有如此容器部分作正方深斗形的鼎。如果我们发现在类似的鼎上有其他时期的纹饰,即可断定此是仿品。
下图为殷墟方鼎,其容器部分明显的不是深斗形,同是商代,早期和中、晚期的器型特征就有明显区别。
商早期的器型特征—爵的形状承继二里头文化式样,—律为扁体平底。流甚狭而长。下图是陈列在郑州博物馆的商早期青铜爵,几乎是目前所知的科学发掘出土的青铜爵全部。从图中可知,这些爵一律为扁体、全部是平底,其流较长,柱出现在流上,这样的器型,要铭记在脑中,看多了,会产生一种潜意识,一看到其他地方出现的类似爵,就会知道是商早期的东西。爵的演变也有个过程,我们在后边会把其他时期爵的器型特征一一列出,以便参考。
商早期的器型特征—青铜斝除平底型的以外,还出现了袋足斝。当然平底斝是早于袋足斝。
下图为平底斝和上图为袋足斝的器型。
这里讲的是器型,但是不能孤立地就器型而定真伪,讨论的时候是一个一个特征讲,思考的时候应该全面综合地考虑,任何机械地思考问题,都有可能叫药。才对器型的年代有了一个大致的判断后,就应该就纹饰、工艺等等诸多方面综合考虑。
商早期的器型特征-明显的十字孔。觚、尊、瓿、罍等圈足器皆有+形大孔,相当二里冈上层的器,+字形有成为大方孔的。这种十字形孔,成为商早期器物的特征,我们以此来判定青铜器的年代,如果器型 和纹饰都是商早期,再加上这样的十字孔,一般来说,就可断定这是商早期的青铜器。
商早期的器型特征--半封顶袋足盉。管流斜置于顶上的半封顶袋足盉,后侧有一大鋬可执,在本期内颇具特色。这种盉玩的人不多,但却是商早期的典型器,理解这种器型,收藏也是不错的。
现在首先介绍的是青铜器的各个时代的器型特征,关于青铜锈和工艺的鉴定等其他内容,我只能一点一点讲,判断的时候还请网友要综合起来考虑,不能仅凭一点作判断。另外,个人的见解不一定完全正确,请网友们结合自己的体会理解古代艺术品的真伪。
商早期青铜器的器型特征:罍皆狭唇高颈有肩,形体亦偏高。从图上还可以看出有明显的十字孔。从十字孔这个特征可以知道,鉴定青铜器要从诸多方面综合考虑。我们已经介绍过青铜器的器重、器型特征、十字孔等等,特征只能一个一个介绍,考虑却要一起考虑。后面还要介绍不少特征,有些一定要背出,有些要熟悉,鲞关键时能找到参考资料一一对比,当然更重要的是观赏和接触实物,切不能按图索骥。
商中期的器型特征:这一时期接近早期的器形有爵、觚、斝等由图可知,在商中期的器型上,还留有十字孔。
在商代中期,爵的变化主要在流和爵体的器型上。爵尾虽然与早期相似,但流已放宽,从扁体爵演变成圆体爵,这是商前期前所未见的。而爵底也不再是平底,而是向下鼓出的圆底。
比较下面两图,网友们可以体会其中的变化。
斝的变化和爵有类似之处,在空椎状足之外,出现了丁字形足,底多向下臌出,平底已较少见。
下图是安徽阜南出土的丁字形足斝。
下图为崇源拍卖公司拍出的商中期斝,其底向下鼓出。
商中期青铜器。鼎、鬲类器比较突出的变化是一耳不再与—足对立,形成不平衡状,而是三足与两耳对称,成为以后所有鼎的固定格式,但这时浇铸时芯范悬封的方法还没有完全解决,因而中空的鼎足还有与器腹相通的情形。
商晚期前期的器型变化是明显的,各种器型有以下的特征。
新出现的器类有方彝、觯、觥等。方形器大为发展,几乎所有的酒器都为方形。
鼎的变化较大,除通常样式外还出现了分档鼎。
下为商代晚期的分档鼎。器型为立耳方唇,腹分裆柱足。口下饰兽面纹一周,雷纹为地,上下有联珠纹栏,腹内壁有铭文“丑鼎”二字。
方鼎都是槽形长方,柱足粗而偏短。
簋仍为无耳,腹变浅,最大腹径上移。
1976年河南小屯5號墓出土,侈口束頸,鼓腹圈足。口下飾三角紋,頸飾鳥紋,獸首腹飾百乳雷紋,圈足飾獸面紋,器底中部銘文而字。
器型的变化有其明显的时代特征,什么时候出现什么器型?器型的部件什么时候发生大小、 长短、厚薄和纹饰的变化都应该有所了解。比如,商代晚期才出现方器,这一点记牢了,就对我们判断青铜器的年代有所帮助。
如果遇到方器,纹饰是商早期的,一般来说,就要打个问号了!诸如此类的变化,一定要综合考虑,不能只及一点,不及其余。看多了看熟了,自然会作出正确的判断,人不是神仙,记不牢不要紧,只要知道到那儿去找对比的图和资料就行了。所以鉴定不是看一眼就能作出正确判断的事情,资格再老的专家,如果是认真的鉴定,一定是长久思考的结果。
商代晚期前期的器型还有以下变化。
觚的造型向细长发展,喇叭口扩展,大十字架镂孔退化为十字孔,或穿透或不透。网友和前面的博文对照看,就会发现这种变化。
扁体爵大减,圆体爵盛行。
下图是商代早期的扁体爵。
下图是商晚期前期的圆体爵。
上面两个爵,不仅体型不同,爵底也有明显的不同,我们前面已经介绍过,网友可以自己体会。
斝的变化是斝板上始见兽头装饰。三足明显增高。这样的斝很漂亮呵。为西周开创了一代新风。
戈出现了带胡带穿。
商晚期后期的器型特征-无肩尊和扁体卣是新出的典型器。每个时期都会有一些从未见过的器型,这是时代发展引起的审美观点的变化,也是奴隶社会手工业艺人的创造能力的再现,了解这种变化,就能正确判断青铜器的真伪。如果在这样的器型上,出现其他时期的纹饰或工艺,就可以断定是作伪的青铜器。
下图是无肩尊(“友”尊)
下图也是商代晚期后期新出现的扁体卣器型。
始见马衔等车马器,也就是说,在商代的前期和中期是没有车马器的,这和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有密切的关系。除非有新的考古发现,我们应当把它作为定论。
鼎除柱足外,出现了蹄形足;圆鼎较多,直耳略向外撇。
上图为蹄形足的鼎。
下图的鼎直耳略向外撇。
双耳簋流行;觚基本似前段,仍为细长身喇叭口。
下图为商后期流行的双耳簋。
下图为商后期流行的细长身喇叭口的觚。
对于不同时期的器型应该有一本图录,可以一一对照,以增强认知。
商晚期后期的器型特征-爵的变化不大,仍为圆体爵,平底爵消失,爵柱后移。请看下面两张图。第一张是商前期的爵,爵柱明显靠前,不在流的根部。
下图的商晚期的爵,不仅是圆底,而且爵柱明显往后挪,已经出现在流的根部。
商晚期后期的器型特征-斝仍见兽头装饰,继续流行袋足斝,但体较低而宽,柱饰粗壮。
下图仍见兽头装饰。
下图为继续流行的袋足。
现在讨论西周青铜器的器型特征。
西周青铜乐器中,饶消失,甬钟出现。 所以,对于乐器的器型,有一个准确的判断,便于我们了解其他青铜器的年代。
下图为青铜云雷纹甬钟距今3000余年,为国家一级文物,在安庆地区出土。
青铜器的熟坑器,往往有以下特征:
外表都打过蜡,将器物的锈层和地子全复盖在里面。上蜡成为熟坑器从明代开始,盛行于乾隆时期。
首先看足、口沿边缘露铜质地,有红地子层的为真品;
再将熟坑外面的蜡层去掉,用氨水反复清洗,再将硝酸滴上,露铜质者仿,不露铜质者为真器;
熟坑仿品因为没有经过氧化腐蚀,所以锈层薄,无层次,红绿锈不自然。
上图就是件熟坑器。高10.2cm,宽21.2cm,口径16cm,重1.18kg
器作半球形,双环耳,三短足。通体错金花纹。口沿饰几何纹一周,腹中部饰流云纹,下部饰窃曲纹、垂叶纹,足饰兽面纹。原有盖,已失。
此器为清宫旧藏文物。 通高18.2cm,宽25.8cm,口径17.9cm,重3.8kg
鼎为圆体,双附耳,三足,有盖。盖上饰三伏牺及团花纹两周,三伏牺间以回纹相连。器身饰回纹、团花纹各二周。附耳两面饰回纹,两侧饰双兽纹。
此鼎为清宫旧藏文物。高49.4cm,宽31.5cm,口径16.5cm,足径19.2cm,重12.72kg
壶体作正方形,肩部有四兽首衔环,方圈足。颈饰蕉叶纹,肩饰蟠螭纹一周,腹部饰粟纹,以三周几何云纹相隔,圈足亦饰粟纹及几何云纹。
此壶为清宫旧藏文物,原藏颐和园。
观赏上述三图熟坑器,可以对它们的特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击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朋友。
微信号:13531417222
关注【古玩收藏联盟】更多精彩内容与您共分享!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