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小吃美食价格联盟

德道者 绿之梦科技李文聪: “利乐包回收第一人”破产后东山再起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点击上方[道亦有道人物志]可关注




在废品回收上,没有人比李文聪做得更专业。

  

他曾推动主管部门给废品回收店颁发特许经营许可证,创新了“日收日清”的管理模式,被其它城市引为行业样板;在塑料瓶的回收处理上,他改进了剥标流程,使进口设备最高只有65%的剥标成功率,提高到自主知识产权下的95%。

  

他在废品回收行业上坚守了十二年,正当引入资本准备二次腾飞时,关键节点上却功亏一篑,1亿估值的企业一夜之间土崩瓦解。现在,他东山再起,依然执着于深耕这一行业。 

  

有了第一个回合的教训,这一次,他在版图里嵌入了互联网,他要打造一个从线下连锁到线上交易,从废品回收到后端处理的“废品回收处理生态圈”。

  

                                

1

  

时光倒回四十三年前,那一幕让李文聪刻骨铭心。

  

他祖籍泉州南安,土生土长于厦门,兄弟俩个,他是弟弟。父亲早期来到厦门,以货郎为生,他们家有一辆永久牌自行性,父亲经常会捎上他走街串巷,顺带回收废品。当时经济不发达,没有塑料瓶,也没有利乐包,废品以废铜烂铁、废弃塑料和鸡毛鸭毛为主,纸箱、旧书没人要,破铜烂铁最值钱。

  

李文聪七岁那年,有一天,父亲收到了一堆废铜,把它转手卖给了厦港的一家废品收购店,赚了10元钱。这在当年是笔很大的钱,那一年,他的表姐给人当学徒,每个月的工资才18元。父亲为此惊喜万分。

  

从那个时候起,李文聪对废品回收这个行业有了最初的认识:这个看起来又脏又累的“收破烂”行当,还挺来钱!

  

1988年,父亲拿出走街串巷赚来的2万元,给大哥成家用。“万元户”是那个年代对有钱人的特殊称谓,父亲“收破烂”能攒下“这么多的钱”,给李文聪的印象很深。不过,那个年代“收破烂”无任何技术含量可言,只要勤快就行,因此,这行业在当时并不怎么受欢迎。



  

尽管看出了废品回收行业中所隐藏的致富商机,此后三十五年,李文聪从未想过要打这个行当的主意。

    

1985年,李文聪考上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大学毕业时,,他所学的专业课程里有国际贸易法这一门,,这属于短缺人才,但当法官只是懂国际贸易法也不行,还必须懂刑法、民法等其它相关法律,,但要求李文聪必须再上三年的夜大,补齐国际贸易法外的其它法律专业课。

  

“上了十几年学,还要再上三年夜大。”李文聪想想都怕,最后,,到当时创立不久的厦门建发集团办公室。

  

李文聪服务厦门建发的时间只有半年,除了发挥专业强项帮助公司翻译商业电文外,那段时间,他学会了起草商业计划书。

  

厦门中药厂当时由建发集团控股,李文聪初到时,正好赶上建发与德国巴斯福公司在洽谈一个合资项目,厦门中药厂作为中方出资主体,拟与巴斯福公司合作,在厦门生产当时国内市场尚是一片空白的“一次性针筒”,他被找来负责起草商业计划书。

  

当时的国门刚开,“一次性针筒”是个崭新的概念,商业计划书也不像现在轻易就可以找度娘查范本,同样属于新鲜事物,但李文聪按照自己思路起草出来的商业计划书,还是把巴斯福打动了,他在计划书中描绘了“一次性针筒”的一片蓝海:每个中国人只要都打一针,就是10亿支针筒的市场,一支卖1元,就是10亿元的销售额。

  

为这份商业计划书,巴斯福向建发支付了10万港币。

  

不过,虽然被中国庞大的市场所吸引,巴斯福还是打了退堂鼓,他们顾虑在于,“一次性针筒”市场的开发时间太早,当时国内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足以支撑一次性消费,如果市场开发太早,培育的周期太过漫长,那个时候知识产权意识要比现在淡薄得多,可能会为他人做嫁衣,届时,先驱不成反成先烈。

  

最后,巴斯福与厦门中药厂的合资项目胎死腹中,但通过这个项目的摸索,李文聪为学会了一点:切入一个项目之前,要对市场进行可行性分析。

  

                                

2

  

半年后,李文聪离开建发集团,来到厦华电子。今天的厦华电子成为厦门当代控股集团手中的一个壳资源,当年,厦华电子是建发集团旗下的一块优质资产。

  

因为厦华电子缺人手,李文聪从建发集团调到了厦华电子的采购部门,一呆六年。在厦华电子期间,他深感“拒腐”不易。

  

采购是个花钱的部门,向来被视为“肥差”,厦华电子采购部一年的采购金额多达几十亿,“各种诱惑无比之大”。第一天报到上班,采购部经理就先给他敲了一记警钟:“本来要卖1元的杯子,你千万不要1.2元买回来。”

  

采购部经理的意思差不多明讲:“你要想在采购部门混,就不要想着吃人家的回扣。”

  

上岗没多久,李文聪就面临考验。他跟一位驻厦外商代表谈完电机项目的意向采购后,刚拨腿要往门外走时,外商就拿出了两条万宝路香烟,这在当时是比现在的中华香烟还走俏的进口商品,是很多人情世故往来的送礼首选。

  

想起了上司的交待,李文聪真没那个胆,他先是坚决拒绝了,但外商的一席话让他产生了犹豫:“这烟是人家送我的,反正我也没抽,你若不要,我就把它扔垃圾筒了。”说完拿起烟就要往窗外扔。

  

“扔了多可惜。”涉世未深,懵懵懂懂中,李文聪就把两条万宝路收了。回到公司,他主动向部门经理交待了两条香烟的收受经过,经理也很为难,“谁拿回家,或者上缴充公,怎么处理都不合适,其它同事知道还以为你拿了人家多少东西,明着上缴的是两条烟,还有没上缴的呢?”

  

最后,采购部经理让李文聪留着招呼公司的客户用,对外秘而不宣。

  

日后,李文聪一头扎进废品回收行业时,同样涉及花钱,但昔日厦华电子的采购经验并未能让他堵住管理上的漏洞,这一漏洞成了他阴沟里翻船的致命一击,这是后话,在厦华电子采购部门的经历,还是为他日后进入废品回收处理行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李文聪曾经多次主导厦华彩电的原材料改革,为厦华电子节约了不少生产成本。

  

早期的厦华彩电几乎照搬了国外彩电的原材料材质和尺寸,彩电组装要用到一个叫CRT的显像管支架,为了抗摔抗折,国外彩电普遍采用2毫米厚的钢板,从生活经验中,李文聪觉得太厚,钢板太厚让彩电变笨重,也加大了生产成本。

  

“家里视彩电如宝贝似的,怎么可能拿来摔,即便不小心摔地上了,又有几个用户有底气找厂家索赔?”这是李文聪力挺把CRT支架的钢板厚度改为1.5毫米的理由,两种规格的钢板在柔韧性上并没有太大区别,如果都摔到地上,两种规格产生的后果也不会有太大区别。

  

厦华彩电采纳了他的改革方案,这一经验后来在国内彩电行业中陆续被推广。

  

李文聪还改革了彩电外壳的材质,此前的国内彩电外壳普遍彩用ABS材料,这种材料较硬、抗摔,也用于电话机。他主张改用HIPS材料,HIPS材料硬度没那么高,但比较便宜,一年可以省下几千万,他摆出的道理还是“家里彩电视同宝贝,不会拿来摔”,并且为此做了破坏性试验,样机分10楼、6楼和4楼三个高度摔下,结果,前两个高度摔下都修不了,4楼摔下小有区别,但都要修。他据此认定,“从4楼摔下的彩电,用户同样没有底气找厂家索赔。”

  

他的改革方案再次被采纳,这一材质改变后来又被同行沿用至今。

  

对厦华彩电的一些改革思路,李文聪后来应用到了废品回收处理环节上。

  

                                

3

  

厦华电子一直命运多舛,从建发控股,到后来的台湾中华映管和现在的当代控股集团实际控制。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随着厦华电子的高管更替,采购部这个尤其敏感的部门,人事变动更是频换,李文聪只能是其中的一朝臣子。

  

1995年,李文聪离开了厦华。离开时,他身上没有任何积蓄,但他已经不想再去上班,想自主创业,当时正好有个认识的朋友要转让在厦门莲坂的“状元发廊”,他花5000元接盘成了这家发廊的老板,创业就这么开始了。

  

发廊背靠中林酒店,客源丰富,一次15元的洗头生意不错,李文聪很快在体育路开出了“及第发廊”,生意同样不错,但从长远来看,发廊并非他想要的事业,他想开公司。八个月后,他把两家发廊又一并盘了出去,接手以来的盈利加上转让所得,把发廊转让后,他的手头有了20万元现金。

  

当时开公司手续有些麻烦,要50万注册资本,还要固定的办公场所。李文聪有个邻居,开了家名叫中达的公司经销调味品,闻讯给他支了一招,每月只需给500元管理费,成立一个专门的部门由他独立运营,他可以用中达公司的名义去开展业务。



 

转入中间贸易后的李文聪拾起了在厦华时候的老关系,他先是代理了焊锡,接着又代理了做鞋用的中底板,焊锡卖给了宏发电子、立林科技等厦门企业,中底板卖给了安踏、富贵鸟等晋江鞋业品牌,高峰时期,他手中有40-50家大客户。

  

“从事产品代理销售的那两三年时间里,每年都能维持有80-120万左右的稳定收益。”那个时候,这是笔不菲的收入。

  

有了在贸易上的原始积累,李文聪开始延伸产业链,办起了工厂。石狮通达集团曾是厦华电子的散热器供应商,他参观过通达集团的生产车间,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看起来很简单”,从通达集团受到启发,李文聪第一家工厂瞄准了散热器。

  

散热器貌不起眼,利润空间却很大。李文聪生产的散热器很快打进了厦门的麦普、通士达,以及泉州的神洲电子等大批企业。

  

不久,李文聪又上马了塑料袋厂,这是个技术含量不高,市场用量却十分巨大的行业;他还争取到了危险化学品的特种经营许可证,这相当于在经营一个龚断行业,这张许可证进一步拓宽了李文聪的盈利渠道。

  

这个阶段,李文聪注册了自己的贸易公司,为了延续之前的联系,他把自己注册的贸易公司命名为“中顺达”。

  

如果顺着这条路,即便在制造业面临严峻挑战的今天,依托那张危险化学品的特种经营许可证,李文聪深信还是能够活得不错,当时的产业版图虽然都没有形成大的气候,尚都能维持一定的收益。现在,工厂可能因为缺工被迫关闭或转型,危险化学品经营至今仍属龚断行业。

  

李文聪事业的转折点出现在介入废品回收行业之后,这个行业曾带给他辉煌,也让他一夜回到了解放前。

  

                                    

4

  

2004年,李文聪有了一个跨界挖掘废品回收这个被视为“城市矿产”的机会,让他介入这个行业的,起初是利乐包。

  

瑞士利乐包公司高峰时期在中国的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利乐包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了污染,随后,瑞士公司被要求每年回收一定比例的废弃利乐包。庞大的利乐包使用量衍生了另一个庞大的环保市场,即利乐包的回收和再利用。为了鼓励回收,瑞士利乐包公司对回收和处理环节进行补贴。

  

李文聪的舅舅是国家层面环保领域的专家,在科研中找到了分解回收利乐包的方法。按照舅舅最初的设想,成熟的技术可以从利乐包中分离出纸浆、铝和塑料。理论上讲,利乐包回收价一吨只要几百元,分离出的产品,铝的价值最高,纸浆和塑料米的价值相对低廉,但一吨纸浆或塑料米也能卖几千元,即便摊一下其它成本,利润空间也是巨大。

  

舅舅让李文聪在市场上广收利乐包,他在后端办工厂进行处理。儿时回收废铜一天赚10元钱的一幕再次浮现在眼前,彼时的中国改革开放经历了二十多年,城市中的废品已经不只是当年的废铜烂铁、报纸鸭毛,类似利乐包之类的大量城市垃圾产生了,一些垃圾可以回收处理,再不剂的垃圾还可以焚烧发电,在自然资源日渐枯竭的背景下,城市垃圾已然变成了一座“城市矿产”。

  

前端利乐包回收有利可图,后端处理还有新的利润,李文聪看到了废品回收行业里的一片蓝海,相对于他当时的其它事业版图,废品回收和处理在未来更加充满想象空间,环保产业也符合大势。

 
李文聪很快在厦门的故宫路开出一家17平方米的回收门店,开始只是回收利乐包,因此,他也被称为“中国利乐包回收第一人”,在他的引领之下,国内其它城市陆续出现了专门针对利乐包回收的企业和个人。

  

没多久,李文聪就发现,一家门店只是回收利乐包根本就入不敷出,造成门店资源的极大浪费。他改变了同行坚持单一回收利乐包的做法,扩大了回收品种,这样,不仅充分利用了门店资源,增加了门店的业务品种,把非利乐包废品卖出去,还能产生新的利润。

  

这一改变得到了利乐包公司的高度认可,很多同行搞利乐包回收其实是冲着补贴去的,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李文聪的回收模式实实在在的对环保做出了贡献,并且有独特的产业链优势,这让他获得了比别人更高的补贴,别人一年只能补贴30万,他可以拿到100万。



  

从故宫路门店的经营中,李文聪慢慢摸索出了经营废品回收连锁的自己一套思路。

  

至今,厦门废品回收市场依然有大约3000家门店,只有厦门供销集团旗下的几十家门店看似形成了较大的连锁经营,多数还是各自为阵。有眼光的人,经常会从这种市场乱象中看到规范市场的大好商机。

  

李文聪就具备这样的眼光。他看到,当时所谓的废品回收门店连锁其实是形连而神不连,连锁门店之间只有统一的招牌,其它管理方式跟单兵作战的回收门店并无二致。此外,由于50%以上的门店属于临时搭盖,根本就不具备消防验收的条件,无证无照,政府部门很难统计,。

  

但废品回收是一座城市离不开的行业,很难想象,生活垃圾一旦无人处理,城市将会变成什么模样。李文聪根据自己的经验跟主管部门作了沟通,最后让主管部门为这个行业开了绿灯,他们专为这些门店颁发了特种经营许可证,这跟当年危险化学品的特许经营不一样,通俗来讲,特殊行业特殊处理,废品回收无法按照合规合法的行业去规范,只能放宽准入门槛允许经营。

  

李文聪又配套了“日收日清”管理制度。、占道经营和影响市容市貌几个方面,当天收回来当天就拉走的“日收日清”制度,基本上解决了这些老问题。有一笔算得出来的明细账,单体门店没有凑足整车的货物,运输成本就会增加,因此宁愿先堆在门店里,上述问题就都来了。“日理日清”实行联动,不同门店之间就可以拼凑成车,既降低了门店的经营成本,也避免了门店的货满为患。

  

到2012年,李文聪的事业版图慢慢聚焦在废品回收产业上,他为废品回收连锁成立的厦门卧龙达公司拥有220家门店,厦门市商务局公布的首批20家规范化废品回收站点通过验收名单中,卧龙达包揽了全部,,成为国内废品回收处理行业的一个样板,吸引了深圳、重庆等地前来取经和洽谈合作。

  

也就在这一年,李文聪整合了卧龙达和中顺达两家公司,把它合并重组为盛世股份,改制筹划上市。

  

按照当年辅导上市的湘财证券给出的报价,盛世股份的原始估值达到了1亿。

  

                                    

5

  

正所谓祸福相倚。盛世股份高歌猛进的同时,也一路埋下了隐患,多年以后回首往事,李文聪才发现,有些学费交得实在是冤。

  

门店增多,李文聪逐渐把产业链往下游延伸,他拓展了废品处理环节,引入设备办起了塑料瓶处理工厂。这是个新兴行业,无章可循,车间设计到生产线的调试,李文聪都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从故宫路的第一家门店开始,卧龙达的工厂共搬过五次家,第二次在高崎,面积700平方;第三次在高林,面积3000平方;第四次在殿前,面积4000平方;第五次在机场,面积1万平方。

  

每一次更换新址的理由,都是因为产能迅速扩大场地受限。“每一次换到一个新的厂房,就得扔掉一批机械设备,机械设备是根据厂房规格因地制宜设计的,换到新的地方,规格不同,设备也被淘汰了。”在李文聪眼中,这是一个本不该一犯再犯的错误。

  

塑料瓶处理过程中的剥标机,他就扔了几次。饮料瓶上的商标跟瓶身的材质各不相同,二者并不相融,因此,进入处理程序之前,要先把塑料瓶上的商标剥离。纯人工剥标的成本很高,李文聪最先引入的进口设备是“针扎式”的,这种设备很快暴露了弊端,自动剥标的成功率大概只有60%,有40%仍得采用人工,这意味着,剥标机的工作还是半拉子工程,实际作用不大。

  

结合当年在厦华电子时的原材料改革经验,李文聪自己研发了一套“搓揉式”剥标设备,采用自有知识产权的这套设备,剥标的成功率可以达到95%。



  

“搓揉式”剥标设备的关键在于搓揉刀头的耐磨性,第一次没经验,李文聪采用普通钢做刀头,搓揉200吨后,刀头就废了;第二次,他提高了刀头用钢的硬度,但刀头的使用寿命也仅延长到400吨,还是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当时工厂的月处理能力大概是1000吨,每个月至少要换两次刀头,换一次刀头要歇两天班,整体生产效率不行。

  

为了延长刀头的使用寿命,李文聪找到了改革厦华彩电原材料时认识的华南理工大学材料专家,几经试验后,最后选用了无镍硫钙钢材,这一次,刀头的使用寿命由400吨提高到了2000吨。调试刀口过程中,李文聪扔掉了几次的机器设备。

  

五次更换厂址造成经济损失近千万,废品回收处理产生的利润,都因为反复试验被吞噬了。

  

一方面,厂房搬迁和设备调试的刚性成本直线上升;别一方面,“品检失控”,管理上的漏洞导致回收过程中的利润也在不知不觉中化于无形。那些漏洞,很像采购部门经常会遇到的回扣难题。

  

最近两年,厦门关了不下100家废品回收门店,李文聪知道问题出在哪。他所遇到的“品检”难题也大致如此。废品回收直营门店的难点在于成本很难管控,他虽然有过厦华电子的采购经验,。从形式上,回收相当于采购,内容不同而已,他很难准确把握回收价格,市场上公开的跟业务员实际的收购价有时候并不相符,甚至落差巨大,有些企业对于处理废品处理很随意,随便给钱,这给业务员留下了巨大的弹性空间,而这也恰恰是废品回收的利润所在;门店究竟收了多少货也是一本湖涂账,一吨的纸箱,泡下水,就会多出几百斤重。

    

门店账面上看似乎每天都在盈利,盘点后才发现实际上并不赚钱。很多个体门店管理情形更糟,从不盘点,根本不知道当天是赔是赚,只在现金流枯竭后,才发现其实每天都是在瞎忙。

  

数次厂房搬迁和管理上的漏洞,2013年,盛世股份引入风投未果,受困于资金断流,债主逼债,终于倒在了黎明前。

  

                                    

6

  

此后三年,李文聪一直在为重拾旧日河山厉兵秣马,以图东山再起。他加盟了一家驻厦的投资机构,希望借他人之力救盛世环保于水火,但到头来,这家投资机构先自身难保;他还帮助另一家废品回收处理企业对接上海股权交易中心,完成了一次1亿规模的融资,希望通过资本市场的这次练兵,为将来翻身积累经验。

  

三年过去,李文聪觉得东山再起的时机成熟了,今年7月,他注册了绿之梦(厦门)科技有限公司,主营还是废品回收处理。

  

有了昔日盛世环保的经验基础,李文聪重新定位了绿之梦,嵌入互联网,他要打造一个“废品回收处理生态圈”。

    

在琦森大厦绿之梦科技办公室李文聪的案头,堆着厚厚一摞绿皮画册,他把它

称之为“十二年来的心血”,整理成册,他花了整整两年。



  

画册共有20本,每本的主题是对废品回收的重要环节进行拆解,一部分是对过去的经验总结,一部分是对未来的远景规划,涵盖线下废品回收连锁门店、后端智能化处理工厂,以及线上废品交易所,是一个闭环的生态圈蓝图。

  

对李文聪来说,这个生态圈其实已是一个半成品,线下废品回收连锁目前有100多家门店,今年的数量还会扩至200家。

  

李文聪升级了绿之梦门店的定位,暂时放弃了直营店,主要吸收加盟连锁,但不收取任何费用,这跟传统的品牌连锁有本质上的区别,品牌连锁要收加盟费和管理费,他只要求门店把货卖给他;他还为连锁门店提供资金拆借,门店如果为收购一宗废品凑不齐10万,绿之梦可以帮忙垫资。这种风险可控,因为是现货交易,当天就可以把货交给绿之梦。

  

正视盛世环保存在的弊端,李文聪在绿之梦中引入在线支付功能。废品交易所已经跟阿里巴巴签约合作,定于10月26日上线。交易所分废品交易、易货、产品展示和金三角废品交易价格指数发布四大功能区,这是绿之梦打通线上线下平台的全新尝试。

  

废品交易所承载的另一大功能是让绿之梦实现在线支付,在线交易有“明细”,这是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和对接资本市场的必备条件。

  

智能化回收处理车间将是生态圈的核心,现在市场上回收处理后生成的产品都是化纤级塑料,价值不高,绿之梦设计的回收处理工厂是一个封闭式的智能化车间,涉及污水处理、剥标、清洗系统、隔音、智能化、辩别塑料瓶颜色的光选六大系统,车间的长度要达到150米,塑料瓶经过整套流程处理后,可以直接生成食品级塑料。

  

这样的回收处理模式并非空中楼阁,隆城国际依靠处理从国外进口的废弃塑料瓶,做成一家香港的上市公司,绿之梦要实现原材料的本土化,门店是本土化的基础。

  

这么多年过去,舅舅的塑料瓶回收处理方案也有了2.0版本,第一个版本的设备占地面积较大,跨区作业不易,从外地调集原材料会大大增加物流成本,而单独依赖本地材料回收又饥一顿饱一顿,2.0版本把设备由大型改成了小型,可以根据不同地方的市场容量,配置相应产能的设备。



    

还在做盛世环保时,李文聪受邀为集美大学的学生讲课就曾表达过自己的愿望:把厦门打造成中国循环经济的典范城市,绿之梦力争成为系统化整合并解决废弃产业链的领导者。

  

“嘘——”

  

聊到这儿,李文聪靠在会议室的座椅上,猛抽几口厦烟产的“蓝狼”,然后缓缓地吐了出来,那架势,就像久压在心底的一块石头慢慢着了地。



  

  

砺志
之道


  

问道者:怎么看废品回收这个行业?

李文聪:未来,这个行业的市场容量只会越来越大,不会越来越小。自然资源的匮乏,城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整个社会必然会更加重视资源的再生,变废为宝,现在正是废品回收行业的大好春天。

  

问道者:怎么改进城市垃圾分类办法?

李文聪:过去的实践证明,让居民主动分类垃圾的办法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成效。垃圾主要来自于两大类,一类是固定的,比如企业的废弃物和家庭的生活垃圾;一类是移动的,比如马路、公园里被信手丢弃的各种垃圾,固定的垃圾占了主要,因此,管好垃圾的关键就是管好固定垃圾,固定垃圾的管理可以实行回收企业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回收企业,出现二次污染,向回收企业追责;对于居民的生活垃圾,则要求居民先行分类,按照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实施管理,对造成二次污染的,实行严惩。

  

问道者:什么是金融企业家?

李文聪:现代企业不缺企业家,但缺乏既懂经营管理又懂资本运营的金融企业家。金融家和企业家总是一对矛盾,企业为了拿到资本,瞒天过海,不惜造假、画饼,让金融掉入陷阱;反过来,资本为了回报,跟企业绑定条件,比如对赌,企业为了达到目标,又不得不顺着资本设计的套路走。金融企业家既能保证企业的利益,又能兼顾资本的妙用。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